為表達政府與財團長期漠視空氣汙染問題的不滿,北、中、南包含雲林、嘉義等9個縣市在六月六日舉行反空汙遊行大串聯活動,要求人民呼吸乾淨空氣的基本生存權。空汙的危害不分黨派、不分朝野,全民應一起站出來,展現出對抗空汙的決心。
2、憂心彩繪傷老房 藝術家發起護牆
近年來彩繪農村風氣興盛,臺灣各地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彩繪村莊,盼望能吸引遊客並且帶來商機。然而在彩繪農村大量出現過後,人們發覺這樣的行為將會讓農村原有的面貌徹底遺失,無法再還原。藝術家王蟻益對古牆的破壞感到憂心,便發起了護牆運動。
3、國際風情展 認識印尼與穆斯林
由中正大學印尼學生所舉辦的文化分享活動,除了演講,另外還包括了印尼傳統舞蹈、穆斯林服飾展覽、歌唱表演。這個活動不只匯聚了中正大學的印尼學生,也吸引了不少來自各國的學生一起參與,使印尼文化得以讓更多人了解。
4、農村音樂人 雲林元長樂團
元長樂團成立於民國三十七年,為雲林第一支由農夫組成的管樂團,團員們都從事務農工作,白天耕種,晚上則沉浸在音樂當中。現在的他們已經年過半百,對音樂的熱情卻絲毫不減,提供免費的教學並致力於推廣樂團,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獻於此。
5、傳承六十年的技藝 竹製蒸籠
嘉義縣朴子市的開元路西端在過去是著名的蒸籠街,隨著時代變遷,傳統竹製蒸籠面臨低價蒸籠的挑戰,逐漸沒落。現年七十八歲的蒸籠師傅郭壁源,是朴子市現今僅存的手工竹製蒸籠師傅,堅持使用手工製作蒸籠,讓這項技藝延續超過六十年。
6、為家人製作優格 鐵漢展現柔情
嘉義市有一家優格店,由於老闆的家人們愛吃優格,老闆在轉換事業跑道時毅然往這條路上邁進,老闆堅持從優格到果醬都親手製作,希望能將健康與幸福傳遞給顧客,更結合老闆喜愛重型機車的興趣,在店內擺設老闆的重機收藏,吸引顧客。
7、舞出自我 小酒館騷莎派對
騷莎舞風在嘉義地區較無發展,主辦人希望藉由下午的免費體驗活動,以及晚上於小酒館舉辦的舞會派對,聚集騷莎舞的愛好者,在活動中互相交流,並且讓剛接觸的民眾可以進一步認識這樣的舞風,透過身體的舞動,放鬆身心、釋放壓力。
8、空汙警報 視而不見的健康殺手
臺灣空氣汙染日益嚴重,一般民眾身處汙染環境卻不自知,雲嘉地區許多學者發現PM2.5造成的危害足以致命,開始積極研究、推動空汙防治,也有越來越多的志工致力於宣導、衛教與進言,讓地方政府提高警覺,期望嘉義甚至所有臺灣人民具有空汙意識。
9、通識中心 服務學習的框架爭議
中正大學通識中心規定,中正大學學生要在畢業之前做完十六小時的社會服務學習,並且在學校內聽完兩場通識中心所認證的講座,但是強制規定的情況下,也造成了某些學生的反彈,學校對服務學習的宗旨與學生們的困惑,讓兩方都爭議不斷。
10、籠的記憶
古時候燈籠只是用來照明的用具,隨著時代演進,傳統紙糊燈籠與傘燈,只能在宗教祭祀文化上才能看見了。北港的燈籠老店,已經傳承六代,因為老闆林聰賢的堅持古法,以及兒子林胤騰願意承擔重任,才能保有這難能可貴的文化之根。
11、藝術融合創意 用造型包子創業
在嘉義市有間以造型包子為特色的店,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卡通人物都能做出來,甚至是日本廠商都曾委託幫忙製作,過去是視覺傳達設計系的老闆林珈妤發揮她的創意,讓不起眼的包子也能走出一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