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國立中正大學-數位媒體製作研究中心-中正E報第599期

中正E 599小期ETV 單元一

 

599小期單元一封面

 

599小期ETV 單元一

 

歡迎收看第599-1小期ETV,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:

1. 四校齊聚正興城灣 打造體育盛會

2. 溫暖嘉居 打造障礙者友善生活

3. 海口的赤色秘密(上)

4. 海口的赤色秘密(下)

 

 

中正E 599小期ETV 單元二

 

599小期單元二封面

 

599小期ETV 單元二

 

歡迎收看第599-2小期ETV,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:

1. 中正大學人才培育 轉播射擊精彩

2. 北牛無處宰 肉牛產業面寒冬

3. 搬遷到再生 何仔庄的記憶與重建之路

4. 百年中央市場 用藝術活化斗六舊城

 

 

 

中正E 599小期ETV 單元三

 

599小期單元三封面

 

599小期ETV 單元三

 

歡迎收看第599-3小期ETV,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:

1. 零撲殺困獸:當政策成為生命牢籠

2. 福祿緣 堅持四十載的葫蘆工藝

3. 從健身房走上舞台 追夢肌肉人生

4. 用愛發電 校園電子音樂推廣

 

 

 

中正E 599小期ETV 單元四

 

599小期單元四封面

 

599小期ETV 單元四

 

歡迎收看第599-4小期ETV,本期為您帶來以下報導:

1. 長途客運的黃昏 下一站在哪裡?

2. 街舞文化 逐漸在嘉響起的節奏

3. 卡皮巴拉 水豚來了好療癒

 

 

 

中正E 599小期廣播新聞

 

新增4天國定假日

 

國定假日增 益處與隱憂

 

【記者 卓益聖/綜合報導】

 

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國定假日修法,新增「4+1」國定假日,自今年下半年起實施。此舉被視為對勞工長年訴求的回應,將使國定假日總數從11日增至16日。然而,資方憂心成本上升,勞工團體亦質疑假日增加能否真正改善勞動條件,相關配套與執行成效備受關注。

 

 

雙溪國小招牌

 

雙溪國小 用科技探索世界

 

【記者 黃毓卿/嘉義朴子報導】

 

113學年度嘉義縣學校特色認證由嘉義縣朴子市的雙溪國小獲得金質獎,實地走進外傘頂洲觀察生態,最終以「為何鮮蚵越來越小」作為研究主題,從實地踏查、提出問題、研究解方、建構模型,到最後的報告皆由學生主導,老師僅在必要時引導,推進學生思考。

 

 

 

男籃隊員

 

職籃休賽季 合併議題重啟

 

【記者 游竣棋/綜合報導】

 

台灣最高層級籃球職業聯賽長期分裂為兩個不同的聯盟,這不僅導致國內最好的球員無法在同一個賽球競技,也出現國際賽兩聯盟無法有效率的安排賽程問題,如何從分裂走向合併與合作,是台灣籃壇現今面臨最大的問題與挑戰。

 

 

雲端智慧巡邏車

 

e智能巡邏車 治安隱私如何平衡?

 

【記者 蔡詠淇/嘉義市報導】

 

嘉義市政府警察局首度推出「嘉e智能巡邏車」,用於協助員警執勤的智慧巡查,對於提升破案數量卓有貢獻,而隨著科技發展之下,大量資料蒐集與建檔卻引發大眾對於隱私的疑慮,如何在提升治安與保護個人隱私間取得平衡,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。

 

 

 

下施為主的煙供法

 

煙供儀式揭祕 傳統信仰的演繹

 

【記者 鄭安廷/綜合報導】

 

在繁忙動盪的現代生活中,越來越多人透過宗教儀式尋求心靈平靜與力量。源自藏傳佛教的「煙供」,是一種結合供養、祈願與慈悲實踐的修行方式。透過煙霧與觀想,累積自己的功德,同時也引領人們反思人與自然、信仰與社會的關係。

 

 

 

中正E 599小期文字新聞

 

捷運月台

 

台南捷運規劃啟程 交通藍圖擴大

 

【記者 張宜蓁/台南市報導】

 

台南的捷運工程是近年備受矚目的重大建設,2022年交通部已核備台南捷運整體路網共六條路線,目前以藍線第一期進度最為快速,綜合規劃階段在今年(2025)已完成國發會審議,預計最快於2026年順利動工,屆時,台南將正式迎來第一條捷運。

 

 

男人抱著小孩

 

隔代教養 相互依靠的溫存

 

【記者 陽庭曦/綜合報導】

 

在台灣社會中,隔代教養屢見不鮮,尤其在南部地區比例顯著,成為不少家庭的日常。隔代家庭的成因包含家庭結構變遷或是就業與經濟壓力問題,各地區隔代家庭生活情況也不盡相同。隔代家庭不單是家庭選擇,更與整體社會結構相關。

 

 

 

大林民有零售市場

 

福德爺重生 馬賽克翻轉傳統廟宇美學

 

【記者 吳玫瑾/嘉義大林報導】

 

走入嘉義縣大林鎮的福德宮,不再只是傳統紅磚廟宇與香火繚繞,牆面上鮮明亮眼的馬賽克拼貼圖像,吸引來往行人駐足。這面牆出自馬賽克鑲嵌藝術家簡源忠之手,他以義大利留學所學技藝,融合在地文化與信仰象徵,將藝術帶進廟宇,喚起人們對地方歷史的重新認識。

瀏覽數: